Sunday, September 04, 2016

网路书店分享

以下是一些网路书店的分享,若要了解更多各个网路书店的详情,你可浏览各书店的网站,自行比较书价,运费,免运费条件,寄送所需天数和服务。

城邦阅读花园  (Malaysia)
我最常到这里订购台湾的中文书籍。还在吉隆坡时,我多半都到城邦实体书店或书展的城邦摊位买书。离开吉隆坡后,我透过网路服务来购书。城邦的客服通常会在一两天内回复读者的书籍查询邮件。若是你想要的书没有被列在城邦网站上,只需把书名和ISBN号码(没有的话也行,有的话更方便客服)告诉城邦,他们就会向台湾的供应商查询。过后,他们也会补上书本链接给读者,以方便读者下单购买。

大众书局  (Malaysia)
还没成为城邦常客之前,我都会在大众书局买书,中英文书皆有。以前大众是没有网路购书服务的,现在读者也可通过该网站购买书本,我分享的网站是卖中文书的,还没看到英文部分的。

博客来  (Taiwan)
这是台湾网路书店,服务也很不错。如果你身在台湾,不妨考虑博客来吧,毕竟不必飘洋过海,省了运费和种种手续的书价也更便宜。

金石堂  (Taiwan)
这也是台湾网路书店。除了博客来,也有很多人在金石堂网站购书。

诚品网路书店  (Taiwan)
城品是台湾很著名的书店,我本身也很喜欢在诚品书店的氛围。如果我住台湾,我一定会常常光顾诚品。

Amazon (US)
这个网站卖的东西包罗万象,包括书本。我很满意的一点是,几乎我要的书它都有,只是新与旧还有价钱的问题而已。有些90年代出版的Fear Street还有得卖,可是全新的初版价格要很多美金阿!折中一点的话,我愿意接受旧书,内容还可被阅读就好。

MPH online bookstore (Malaysia)
MPH卖的英文书居多,也有实体书店,大学时期我也很喜欢到这家书店看看。

Times Bookstores (Malaysia)
以前没发现过这一家,因为搜索Fear Street才知道这家书店的存在。可是他们的供应商不再卖Fear Street的书。以后有机会,我想到这家书店看看。

Bookurve (Malaysia)
这是马来西亚的网路书店。我没有在此网站买过书,但有向客服询问书籍的经验,客服也很有礼貌。

Book Depository (UK)
目前我心中的第一名国际英文网路书店就是这家,因为至少我要的书价格都不错,书本也都能被寄送至马来西亚。


以上这些是我所知道的网路书店,与你分享,让你买书时有多一个选择。总之,多询问,多比较,就会找到更便宜的书价。如果你知道更多网路书店,尤其是马来西亚的,欢迎你和我分享。

p/s:我的老师曾说过书本是值得花钱投资的,老师说得很对。因此,希望看到此篇文章的你,持续阅读这个好习惯,当个爱书人。愿书中的文字丰富你的精神视野,愿你的心灵因阅读得到滋润。



Book Depository购买书本的体验在这里

阅读Fear Street的心情和书本封面介绍在这里
http://lingchiaying.blogspot.my/2016/09/fear-street.html

Fear Street。一些心情和书本封面照片

现在为大家介绍Fear Street不同版本的书本封面和故事大纲。后来再印刷的书本封面已被更改,能否买到初版封面的书要看运气了。取自Amazon网站的照片,我会说明并列出链接,我自己拍的照片则会看到部落格浮水印在照片中。

The stepsister

初版封面,照片取自Amazon网站。
是不是觉得初版的封面更有想象张力?

非初版封面。

故事大纲。

First date
初版封面,照片取自Amazon网站。初版的封面简单好看。
相信这男生和女生就是故事里的角色,我的想象场景一定会有他们。

非初版封面。

故事大纲。

The best friend
初版封面,照片取自Amazon网站。
此封面更能表达女主角的害怕和惊讶。

非初版封面。

故事大纲。

Bad dreams
初版封面。这个版本的封面被保留,我很高兴。此封面应该是Fear Street系列中最梦幻的封面,难得出现的粉红色很符合少女心。封面那两位女生的表情很到位。

故事大纲。

All night party

初版封面,照片取自Amazon网站。
女生的慌张,男生们以眼神传递的火花,更能表达故事情节。

非初版封面。

故事大纲。

The rich girl

初版封面,照片取自Amazon网站。
此封面是我认为Fear Street系列中风景最美及最具气质女主角封面。她并不是出自豪门,但我觉得她也有千金小姐的气质。

非初版封面。

故事大纲。

Midnight games

初版封面。这本书在2005面世,封面没改。它是Fear Street Nights系列的第二本。第一本是Moonlight Secrets,第三本是Darkest Dawn

故事大纲。

The first horror

初版封面。封面还是一样,那两姐妹是双胞胎。此系列还有The Second HorrorThe Third Horror。当年读了这带有阿飘情节的故事,依然被那姐妹之情而感动。忘了是此系列还是Bad Dreams这本书带给我灵感,在学校英文作文考试中写下与fantasy有关的故事。作文的语法和故事情节都没什么大问题,因此我的作文得到不错的分数。出于“安全”考量,老师建议大家尽量不要写此类文章,因为在SPM考试中可能会得不到批改者的心,过不了关。我有听取老师的意见,心里很感恩老师的善良和当时手下留情,看在这篇作文无其它大问题而愿意给我好分数。同时,能写出一篇与以往风格不一样的故事,我也很高兴有此突破,这证明阅读是有收获的。

故事大纲。


对比了以前和现在阅读这系列书的心情和想象情景,心得如下。有好些故事我忘了主要情节,只记得一些零散的情节,也忘了当时脑海里的想象情景。所以现在看这些书,应该会和过去的想象场景有分别。在今年买的Fear Street故事,作者也加入很多现时代少年人的新玩意,包括智能手机和面子书等等。因此,我脑海里浮现的故事场景也很自然的跟上新时代的境况。除了教育制度,学校活动和一些地域上的差异,那时我和美国高中生共同点在于生活多半都围绕在学校,考试等少年人的活动。那时读这些书时脑袋里的想象场景当然比较像那年代的生活方式,没有手机,也不怎么流行上网。现在读这些在90年代出版的书,我似乎有点忘记那时的美国面貌,包括屋子设计,学校或街道等的样貌。我还特地找出一些90年的电影来看看美国房子,学生,服装等,好让我的想象场景更贴近90年代的背景。还是中学生的我,常常以封面看到的图画来衍生更多的想象。封面的图画通常都和故事主题有关。比如说,封面如果展现的是客厅的一角,那配合故事情节而出现在我的想象场景里也包括封面那个客厅。

R.L.Stine写的故事精彩依旧,文笔优美也勿庸置疑,他依然把每个角色,建筑物,服装,一切他可着墨的题材都用生动的手法为读者呈现。新旧故事皆有吸引人之处。通过这次上网购买书本的观察,自己好像对于即将要出版的Fear Street新书比较不紧张,当然,新故事的价钱也贵很多,所以我还可以等。以90年代为背景的Fear Street故事情节其实让我比较怀念。这阵子突然很怀念90年代和2000年代初的生活,因此会尽力找与当代有关的东西来回顾,这又是另一个故事,有机会会在另一篇文章中分享这些心情故事。

打开Fear Street的其中一本书“The Stepsister”,熟悉的味道突然回来了,原来除了喜欢Fear Street,我还真的是很怀念高中的自己。至于共鸣方面,虽然我还有些少女心,但比较没有当初1617岁那么强烈的共鸣。那时很容易融入故事情节,在明白少男少女的心情上没有什么障碍。离开高中生活后这么多年,心境上也已有些转换,我依然享受这些故事情节,但在一些感受的程度上会减低些。举个例子说,读到参加派对或舞会的情节,现在的我还是会为主角们感受到兴奋,但不怎么会出现特别期待的心情。反观高中的自己,很喜欢美国高中的舞会,所以很能明白故事里的人物为参加舞会而有所期待,读着故事的我居然也跟着一起期待舞会的到来。这就是我所谓的共鸣。

无论如何,我很感恩我可以再次阅读这些“老故事”,甚至还可以收藏Fear Street的书,以后想看就可以拿来看。Fear Street收集之路还很长,有能力收集多少就多少,我不强求。有哪些是你少年时代读过且回味无穷的书吗?如果有的话,不妨找个时间重读一两本那些书,或许你会有想不到的收获。



Book Depository购买书本的体验在这里

各个我所知道的网路书店在这里
http://lingchiaying.blogspot.my/2016/09/blog-post_4.html

全球免运费网路书店-Book Depository 和Fear Street series

今天要为广大书迷们介绍一个非常棒的网路书店,叫做“Book Depository”,一家英国网路书店。Book Depository最棒的地方是全球免运费,这是官网链接http://www.bookdepository.com/,你可以去官网看看以了解更多。同时,我也要分享我年少时很喜欢看的Fear Street系列。

喜欢阅读的朋友,有时不仅会在实体书店看书买书,也会通过网路书店来购买自己喜欢的书。书本的价钱有时并不贵,但加上运费,就是一笔可观的数目。更何况若要购买海外的书,以兑换率算了书价,再加上运费,更是贵上加贵。所以Book Depository这间免运费的网路书店对书迷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

之前偶然读了一篇文章,才知道有这么好的网路书店,真的很谢谢胖胖麻的分享。如果你想知道如何在Book Depository下订单和付款,你可以参考胖胖麻的这篇“全球免運費購書網站全攻略:Book Depository”,这是链接。

以前很少会在国际网路书店购买书本,主因就是昂贵的运费。我通常都到实体书店或者请他们负责人帮我订购书本,价格虽然未必便宜(要看是新书还是旧书)但更划算。我也有透过网路书店购买书本,我的另一篇文章会介绍我常逛的和我所知道的一些网路书店,给喜欢阅读的你做个参考和自行比较。链接在文末处。

今年买的新书

今年,我在大众书局的促销中看到了我少年时期很喜欢的Fear Street新书,是出自文笔非常好的R.L.Stine。当时我考虑了一会儿,就决定购买这些新书。第一个原因是真的很难遇到这么好的机会让我买到它,而且书店工作人员说书销售得很快。第二个原因是我正好要加强英文,这些书的英语生活用语很丰富。第三是想回味那份阅读此系列的快乐。

念大学先修班时曾在本地书店架子上看到几本Fear Street的书,价格是二十多令吉,当时嫌贵,因此就错过这些后来不再出现在书店架子的Fear Street。上了大学,在吉隆坡的书店,甚至是Big Bad Wolf书展也没看过这系列的书,后来在课业繁忙中也没花什么精力去寻找这些书,而且我还有很多其他的书本可以看。今年再次看到Fear Street,钩起我1617岁时阅读这些书的喜悦。

R.L.Stine擅长书写惊险和恐怖故事,包括“阿飘”故事。他的Fear Street系列和Goosebumps系列都是畅销书,他也还有其他系列故事,这里就不一一分享。Fear Street Sagas系列则是交代Fear家族有关的种种故事,我觉得有些许恐怖但还可以接受,不会恶心。Fear Street系列的故事背景围绕在一个叫Shadyside的小镇和Shadyside High里的高中生,还有人人都害怕的惊险街道,那就是Fear Street,另一个叫Fear Island的小岛和Fear Lake的湖偶尔也会出现在故事当中。在作者铺陈的故事中,Fear这个家族的传说一直流传到现代,因此在Fear Street系列有些故事情节会和Fear家族扯上关系。作者笔下的每个故事中几乎都有少年人被牺牲,故事情节也相当精彩,曲折的情节让人迫不及待的要把故事读完,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结局,故事经过作者优美文笔点缀更为生动。我很喜欢欣赏文笔优美的英文作品,所以阅读这些书时因为精彩故事和可以加强英文而感到很快乐满足。爱英文的我还会一边阅读一边抄下文笔优美的句子。当年我的英文故事书写能力进步不少,在SPM的英文考试中的作文部分也能应付,英文能有不错的成绩要归功于Fear Street系列的故事。因此,我的青春里,Fear Street永远都占有一个位子。

相信我,我并不是恐怖故事的追随者,我的快乐不是建立在有少年人被牺牲,其他谋杀什么的故事并不吸引我,也没有勇气看那样的故事,但这个系列除外,因为真的还好。会有些许紧张但还不至于变态。也相信作者吧,他可是获得很多文学相关的奖项,如Disney Adventures Kids’ Choice Award, The Champion of Reading Award, The Nickelodeon Kids’ Choice Awards等等,有些奖项和儿童有关,所以算是满推荐给孩子看的故事书,学英文的话,这系列也是很好的选择。当然,如果你不敢看阿飘有关的书,可以略过不看,选那些没有阿飘的来看。

买了新的Fear Street故事,也阅读完毕,可我还是很想念以90年代为背景的Fear Street,我开始上网搜索可购买Fear Street的实体书店或是网路书店。很感谢Amazon还有卖Fear Street的书,不论新旧,只要有就好,可是试了很多次,都因无法将书本寄至马来西亚而买不到书。这没道理啊,我当研究生时讲师是通过Amazon购买我们所需的书籍,而且现在网站上也列出马来西亚是包括在可从美国输送货物到达的国家。和Amazon客服沟通过后,才知道Amazon的卖家都没有提供运输书本到马来西亚的服务,也或许是一些和Fear Street相关的限制还是真的有改变了什么,我无法买书。

我也试过和大众书局还有Times Bookstores联络,但他们的供应商不再卖Fear Street,我好难过啊。后来又试着联络各个网路书店,还有MPH书局,同时在处理一些储存资料也发现胖胖麻介绍的Book Depository的文章,重新燃起希望。看到Book Depository网站上那些Fear Street系列,我真的很开心,价钱也是在我可接受的范围。MPH的回复也让我感动到要哭,我给了他们长长的书单,他们都一本一本的说明有无此书。真的很感谢他们的供应商,虽然没有整个系列的书,但少说也有20本左右的Fear Street让我可以选择,价格也便宜,真的是喜上加喜。 我对比了Book DepositoryMPH的书价后,就下单去了。

Book Depository网站的首页有“Free delivery worldwide”字样,也有货币选项,你可依据你的所在地选择要交易的货币。比如说,我选马币,那么接着在此网站出现的书价都是以马币来呈现,我不必再计算兑换率什么的。要注意的一点是,随着英镑和马币每日的起落,Book Depository的书价也会有变化。我下单时的每本书价贵了几分马币,每本的差价不到一角马币,所以也不会贵多少。我没那么本事记得所有书价,那时我有把两家书价表存档,对某几本书价比较有印象。恰巧付款当天,这么微小的变化让我发现,后来我每天都上网看看书价,才确定Book Depository书价常会更改。有时网站也有折扣。我之前看到有本Fear Street的书售价是RM20++,后来这本书经折扣后售价为RM15++,很划算,但我已经在MPH下单了,也没关系啦。有好多书在此网站买都很划算,无论数量多少都是免运费。书本是从英国或澳洲寄出,我觉得以我买的Fear Street为例的话,价钱算公道。你可以在网站中“Which country do you deliver to”这项说明看看他们把书本寄至哪些国家。感恩啊,马来西亚有在内。Book Depository真的是造福人群(天啊,我无法停止赞美Book Depository)。

Book Depository的服务一流,我很满意。我在725日付款,书本在729日从英国派出(dispatched),823日送到府上。前后不到一个月,国际服务能有此速度,已经很好了。书本是寄到我朋友家,我朋友说送货员只是把包裹放在地上,书本状况很好,幸好也没下雨。不知是我朋友家人不在还是怎样,送货员也没有打电话知会一声。据我所知,有些运输公司没有提供电话费让送货员可报销,所以他们不会花自己的电话费打这通“通知”电话。不晓得那位送货员的所属公司的行事惯例如何,书本没事,我也没有要追查下去。收到从英国寄来的包裹,我的心情真的变得很好。第二天趁白天光线好还拍了些照片留念和提供一些照片在这篇分享文。

来看看一些相片吧。

这是包裹外观,厚度大约5cm-6cm,边缘的部分印着Book Depository字眼,看到正面印的英国地址就很开心


打开包裹后,看到书本和一张收据,还有张书签。


书本还有些印刷后切割不完整还连着书页的纸碎。

这些是我买的书,有好些封面都不是原版的,其实我比较喜欢原版的。

书本都很轻。除了橙色那本,其他的书都很小,宽度,高度和厚度介于10.6cm17.9cm1.2cm左右。字体也较小,但还是可以接受。

这些书本已经“住”在我家书架上,光是看着就觉得很幸福。阅读计划中包括搜集这系列的书,还真是大工程啊!单是Fear Street相关系列,R.L. Stine就已经有100左右的作品。看来 以后每年买几本送给自己当礼物好了。

未来,我还会支持Book Depository,希望马币争气点,才能负担英文书的书价。

由于篇幅太长,因此我把原文分成三篇文章。这篇的介绍就到此。



阅读Fear Street的心情和书本封面介绍在这里

各个我所知道的网路书店在这里
http://lingchiaying.blogspot.my/2016/09/blog-post_4.html

Friday, September 02, 2016

丰收节之杯子蛋糕

快两年没有使用烤箱,不知烤箱是否会因为摆放太久不用而影响其功能。
这么久没有烘焙,确实有点想念蛋糕飘香的味道了。

为了收纳的方便,我将烤箱和搅拌器搬到阿嫲家。
趁着丰收节假日,决定烘个杯子蛋糕,一来看看烤箱能不能用,二来磨练我的手艺,三来好好回忆一下当年读书时和朋友一起烘蛋糕的快乐时光。

其实材料的准备不存在任何难度,因为蛋糕粉是店家已经调配好的,只要跟着步骤,出错的几率非常小。真正难的地方在于我还不了解我家烤箱的“脾气”,它的火气很旺,就算跟着食谱的温度来烤蛋糕,常把蛋糕烤焦。要不然,把温度调低一点,蛋糕不会熟透,至今还不清楚要怎么变换温度和时间才能烤出不焦和已熟的蛋糕。烤箱内蛋糕的摆放位子也是大学问,无论是玛芬还是杯子蛋糕,都在同一盘但总有那么几个烤得不好。这次的丰收节,就让我来好好研究一下我的烤箱,毕竟以后还要靠它端出很多好吃的食物(真心希望无论是蛋糕还是烤鸡等,从我家烤箱端出来的食物真的美味),也希望日后能减少失败次数,才不会浪费食材。

就这样,我到蛋糕店买材料去了。所需材料和食谱如下,但是各家蛋糕粉都有些不同,所以这个食谱仅供参考,大家还是以原厂的食谱为准比较好。

材料A
500g Cupcake mix
4 个鸡蛋
50g

材料B
200ml 溶化牛油


做法: (有更改)
1. 以慢速搅拌材料A四分钟。[时间自己斟酌]
2. 分次接着加入200ml 溶化牛油。
3. 190°C烘烤15-20分钟。

这次呢,姑姑和表弟表妹来帮忙,我基本上只负责把关温度和时间,比较轻松。
我买的这款蛋糕粉原装就已经是500 g的,所以不必用到秤,很方便。至于牛油,我用的量可能和食谱有些出入。包装上每隔50 g处就有条线注明重量,我干脆切下200g的牛油来隔水溶化。后来查一查,才知道1g牛油大概是1.04ml牛油。那个0.04ml能造成什么品质差异,我还不清楚,若真要求个准确,可以用秤来量所需的牛油分量。

在搅拌材料A时,粉末满天飞,吓得我们赶紧暂停。真不明白啊,以前做玛芬或杯子蛋糕都是用电动搅拌器,粉末不会满天飞啊!后来我们都是一开始先以人工来搅拌材料,让蛋糕粉吸收了些水份时,再使用电动搅拌器,粉末才不会到处飞。时间方面,自己看着办,所有材料混合均匀之后就可以把材料倒进杯子。

巴黎风格的纸杯


杯子是不是很漂亮?其实我对杯子没什么要求,只希望便宜好用。至少在购买材料前我的想法是这样,到了蛋糕店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了。眼前那些各式各样杯子尺寸和图案让我无从选择,有好些图案都过不了我的审美观。我没那么执著啦,可是看着一些实在不怎么喜欢的画风,没有办法要爽快付钱啊!在架子前快速的翻来覆去,突然眼前一亮,被这款巴黎甜美风的图案吸引。这就是我要的感觉,设计不夸张或太过花俏,简单又不失美丽优雅,那淡淡的梦幻风格也不浮夸,主题也跟下午茶和甜点很搭配。太棒了,这一定为我的杯子蛋糕量身定做的,我很高兴的捧着纸杯和所有材料回家。

丰收节的假期,表弟表妹都有空,姑姑也有空,很感谢他们愿意陪我完成这个杯子蛋糕。从旁简单交待后,就把搅拌和把面糊放进杯子工作完全交给他们。基本上人多好办事,大家一起同工,有说有笑,一整个下午都非常愉快。杯子蛋糕不难操作,可是不知为何我的烘焙效率不快,期待日后的自己,动作会越来越快。这次有表弟表妹负责搅拌,然后由比较有耐心的表妹把面糊装进纸杯,姑姑也在一旁帮忙,让烘焙工作更顺畅。

这些工具上的面糊很难被刮干净,我从未达成此程度。或许这还好,那看下一张照片吧。

甘拜下风。烘焙界需要这样不会浪费食材的人才

看他们的功力,把盆里的面糊刮得干干净净。我以为我的好友是这个世上唯一个有此功力的人,然而,我忽略了身边居然卧虎藏龙啊!连牙签都用上了,物尽其用是有道理的。

表妹说要做不同的造型,有螺旋的(左上),随兴旋转条纹的(右上),爱心的(左下),各种各样的(右下)。

可是在蛋糕烤成后,那些图案都看不到。来看看送进烤箱前后的照片吧。



第一盘蛋糕让我们遇到一波三折的困难。首先,我将装了8分满的蛋糕摆放在烤箱里三层的中间那层,只开上火,关了下火,还特地调低温度,好让蛋糕不会烤焦。事与愿违就是这样,蛋糕烤焦了。烤焦那也算了,外头焦了底部却还没熟,历史重演,这让我好崩溃!有的蛋糕膨胀得很高,我很担心它会像以往的一些蛋糕流出杯子外缘。接着在换烤盘位子,调温度,调时间,再把蛋糕送进烤箱的那一系列的“救援”动作中勉强把蛋糕烤熟。

经过这些反复的试验,终于找到一些头绪。把第二盘6分满蛋糕送进烤箱时,我没改变温度和时间,开了上下火,把烤盘摆放在最底层。这一盘蛋糕终算成功,表皮没有烤焦,里外都有熟透,膨胀得不错,色泽很漂亮,蛋糕香特别好闻。后来第三盘的蛋糕还是以第二盘的设定送进烤箱,也很成功。这几年来的谜底终于解开了。

来看看一些照片。但我没做好记录,已经忘了哪盘是哪盘。


忘了是第一还是第二盘的成品。顶部那个裂痕很漂亮。

在烤箱里头的样子。蛋糕发得不错。

开始出现金黄色

成品很美(在我眼里),可是蛋糕发得不高

这个角度的蛋糕也很美(在我眼里) 

以下是我个人见解啦,非专业分析。以往若是烤杯子蛋糕,很容易失败。那时我以为把烤盘摆放在中间那层就会受热均匀,可是顶部总会烤焦;调低温度或减少时间,蛋糕内部不会熟;要不然总有几个位子的蛋糕顶部在膨胀时开始变形,就像被吹歪的样子,要在烘烤中途冒着手被烫到的危险换杯子蛋糕位子也不是办法。有时为了省时省电同时把两个烤盘送进烤箱,也是状况多多,那个焦了,这个不熟,要换杯子位子的难度也提高很多。把烤盘放在底部,蛋糕顶部不再因为所需高温而烤焦;而底部有烤盘垫底,所以就算接近下火也不会焦。能了解我家烤箱的操作性我当然很开心,可是也想到另一些问题。一次只能送进一盘烤盘的话,有点浪费,再怎么费心多放一些杯子在烤盘,也不能放很多。像我这次用的杯子大小,一个烤盘也只能勉强塞个15个左右。这种美丽的纸杯有点贵,也只能用一次,颇为浪费。如果用玛芬或杯子蛋糕的特制烤盘,也是有数量上的限制,不能烤太多,但是可以用比较便宜和软一点的纸杯。这种软软的纸杯应该称不上是杯,在没有外来支撑的情况下,它装不了面糊,还会整个倒下散开。至于要装几分满的面糊,还有待研究,这次装8分满,它膨胀得很高,装6分满,发得很好,但顶部还是在杯子里。我比较希望看到至少发成这么高的杯子蛋糕。

这是2013的成品。忘了是玛芬还是杯子蛋糕。


看着这批烤出来的杯子蛋糕,欣慰感多过刚刚烤第一盘时的无奈。收拾工作也很快完成。蛋糕刚烤熟时热烘烘的口感很棒,也不会甜,冷却下来后的蛋糕偏甜。阿嫲也有尝一点蛋糕,虽然阿嫲不能吃那么多蛋糕,我们也想和阿嫲分享这份快乐。我们留了一些蛋糕,就把剩下的蛋糕和亲朋好友一起分享。因为蛋糕数量不够而我们又有很多亲朋好友还未尝到蛋糕,第二天还买了材料,再烤一次杯子蛋糕。这次的工作更利索,我将烘焙时间提早,这样可以更早结束,收拾后可以有更多时间送蛋糕。

丰收节的烘焙就这样告一段落。喜欢烘焙的人,除了喜欢甜点之外,还有什么理由让他们爱上烘焙呢?我算喜欢吃甜点,但未到疯狂的程度。烘焙带来的快乐,除了看到成功的成品,还有热闹的氛围,大家分工有说有笑,炎热的午后,似乎不那么痛苦了。蛋糕香带来的喜悦抵过因热浪带来的暴躁,也为我们一家带来更多充满笑声的回忆。这就是烘焙的魔力。那么,还会有下次吗?当然要的!下次,我想要挑战烘烤饼干,请预祝我成功吧!


p/s
中学时期,家里装了Astro寰宇电视,可以看到国外一些电视节目。其中一个深得我心的台湾的节目就是“做点心过生活”的烘焙节目,烘焙老师是非常棒的陈妍希老师(不是那个扮演沈家宜的陈妍希,大家不要误会),有时也会请一些嘉宾来教大家做甜点。在我的少年时期,家里没有烘焙器材,心里却装着烘焙梦。“做点心过生活”这个节目算是可满足我对烘焙梦渴想的节目,虽然无法亲自做蛋糕,也可以透过看节目得到很多快乐。当时我弟弟也会和我一起看这个节目,可见它真的有非凡的吸引力,连男生也会喜欢。我记得,陈老师的厨房(不知道是老师家的还是摄影棚的)很漂亮,也很整齐。有时也会猜想在洗手台后方的那片墙是不是老师家厨房外的走廊或阳台,我记得那面墙是蓝色小方块瓷砖砌成的,就在老师身后,无法不看到。背景音乐很常是那首由Michael Learns To Rock唱的“Sleeping child”。老师的声音很好听,也很细心的解说每个步骤的相关事宜,脸上一直挂着微笑,那个漂亮的厨房,加上音乐,还有敲敲打打搅拌的声音,让整个烘焙的氛围有暖暖,甜甜和清新的感觉,很有西式烘焙的味道。还有个细节是陈老师总有办法让工作台时时都干净整齐。如果各位常常看烘焙或做菜的节目,你就会知道我说什么。大师们在厨房做事方式因人而异,相信每个大师做的菜或蛋糕都很美味。下厨和烘焙的过程中,这里掉一点东西,或那里粘一点东西,都属正常。我想不是每个人都会在意烹饪或烘焙过程中导致的脏乱,在看到陈老师的节目前,我一直以为这是常态,而且过后把厨房收拾好即可。陈老师的工作过程颠覆了过去我对下厨和烘焙后的脏乱厨房印象。看了几集节目后,发现陈老师干净利落,动作熟捻但不会急躁,工作台上永远都是干净整齐的,每个程序之间的顺手收拾也不会影响烘焙过程。我想当时会让我持续看“做点心过生活”那么久,除了喜欢烘焙,还有陈老师的专业烘焙知识,另一点应该也是被干净的工作方式吸引吧。在网路的文章和留言中发现,原来“做点心过生活”的节目陪着很多人长大,台湾有好多烘焙爱好者都是看陈老师的节目学做蛋糕。这个节目在台湾也重播了很多次,我希望我这里也可以看到。陈老师当年的节目都找不到了,我好怀念啊,好想再看一次。Youtube还有些老师的一些烹饪节目,老师都没变,一样温和美丽,干净利落,也发现老师现在说话会带着“哟”这个音,很有趣。喜欢做菜和做点心的朋友,可以去看看陈老师的节目,学一学陈老师的私房料理,一样可为你的餐桌增添一些美味。

这里是陈老师的美国牛肉菜单,你可以来看看老师怎么发挥厨艺

Ying loves life Copyright © 2009
Scrapbook Mania theme designed by Simply WP and Free Bingo
Converted by Ipietoon Template